第 28周 揭開人生之謎 月
第 1日 傳七至十二章 日
作者繼續陳述世人對人生之無奈看法:智慧比產業及愚笨優勝,然而,無論怎樣有智慧,無論怎樣義的人也會有錯。另一方面,雖然一個人大有智慧,但亦無法改變社會現實,叫人成為正直,亦無法改善社會不公平的現象(七章)。行義與行惡者的遭遇也是一樣,甚至行惡的人反享長壽(八章)。在論到義人、惡人之結局時,作者很感歎地說:「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,有一件禍患,就是眾人所遭遇的,都是一樣。」(九 3)人有智能、努力,卻未必亨通,未必能幫助他脫離禍患。智慧的窮人雖有功於社會,救了多人的命,但卻不被記念(九章)。更不公平的現象是,愚昧人坐在高位統治,智慧者反坐在低位。然而,作者從世人、從日光之下看完一切虛空之事後,他帶我們轉到從日光之上、從神的眼光去看萬事。神在掌權,神必審判,神必賞善罰惡,神必賜福給敬畏他的人,神必擺平一切不平的事情,所以他勸告青年人敬畏神,遵行他的誡命,並立志行善,遵行神旨,記念他,以致將虛空的人生轉變為有意義的人生。
第七章  | 第八章  | 第九章  | 第十章  | 第十一章  | 第十二章  | 
智慧的虛空  | 勢力的 虛空  | 道德之 虛空  | 社會 不公平  | 仍要行善  | 當敬畏神  | 
人死 無分別  | 遭遇不公  | 在世無異  | 仍有律 管制  | 神必審判  | 一切要歸神  | 
默想  | 
「在日光之下」是一個很重要的提示,作者「在日光之下」看人生,用世人眼光看人生,難怪那麼悲觀。(請數數,作者在傳道書共用了多少次「在日光之下」?)然而,當他一轉到「日光之上」後,一切便改觀了。他看到了人生在世只不過是客旅,是寄居的,人必須善用今生去建立永恆,因神必按人所行的審判人,所以,神要求人在世上存敬畏的心,謹守遵行他的道,榮耀他,亦使別人從我們身上得到神的愛與恩典。
與主同行  | 
你還年青嗎?你怎樣運用你年輕的日子?不斷追求屬世的錢、財、享受、學位、名譽?還是將一切視為事奉工具,為主獻上一分努力?你已踏入暮年了嗎?那也不是不事奉的藉口,你的經驗、你的見證、你的禱告,乃托著神事工之重要因素!
金句: 傳道書八章八節,十二章一節
雅歌
第一幕  | 第二幕  | 第三幕  | 第四幕  | 第五幕  | ||||||||||||
一 1-二7  | 二 8-三5  | 三 6-五1  | 五 2-六3  | 六 4-八14  | ||||||||||||
分段  | 追求  | 自辯  | 密談  | 良人到訪  | 良人邀游  | 良人遭拒  | 鄉女找尋  | 良人真相  | 表露愛慕  | 表露婚意  | 良人到訪不遇  | 鄉女起來尋找  | 找不到因思成病  | 良人之思慕  | 婚夜之思慕  | 鄉女之真相  | 
一 1-4  | 一 5-6  | 一 7 - 二 7  | 二 8-9  | 二 10- 14  | 二 15- 17  | 三 1-5  | 三 6- 11  | 四 1-6  | 四7 - 五1  | 五2 - 6上  | 五 6下-7  | 五 8 - 六 3  | 六 4 -13  | 七 1 - 八 4  | 八 5-14  | |
主題  | 相戀  | 相訪  | 相悅  | 相尋  | 相親  | |||||||||||
地點  | 耶路撒冷  | |||||||||||||||
時間  | 約主前 950年  | |||||||||||||||